既要光和热,又要蓝天白云。北京的能源供应与消费一直是攸关国计民生与生态环境的必答题。从2016年到2020年,北京压减燃煤1000多万吨,以能源结构优化支撑了经济高质量发展,更助力PM2.5平均浓度下降52.9%。
新的能源发展蓝图已经出炉。日前,本市正式发布《北京市“十四五”时期能源发展规划》。《规划》设置了81项能源发展重点任务,提出了总投资1866亿元的能源领域重点项目清单。“十四五”时期,北京将推进非应急情况下基本不使用煤炭的计划,天然气消费量要控制在200亿立方米左右,汽柴油消费总量力争较峰值下降20%。
保障:天然气应急储备14亿立方米左右
天津滨海新区南港工业区,总投资超200亿元的液化天然气应急储备项目拔地而起。一根全长200多公里的管道从这里连通北京大兴,未来将成为北京能源供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“北京将继续提高天然气供应保障能力,建成‘三种气源、八大通道、10兆帕大环’的多源多向天然气供应体系,形成14亿立方米左右的天然气应急储备能力。”在日前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,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来现余说。
《规划》明确,“十四五”时期,北京能源保障能力会进一步增强,坚强韧性能源体系构建取得实质进展。本市将建设坚强智慧城市电网,2025年外受电通道增加到18条37回路,全市供电可靠率达到99.996%;优化清洁供热布局和绿色供热体系,推动剩余山区和浅山区农村清洁能源替代,基本实现本市供热“无煤化”。
减碳:非应急情况下基本不使用煤炭
从2016年到2020年,北京累计压减燃煤1000多万吨,天然气、外调电等优质能源消费占比提升11.6个百分点,助力全市PM2.5平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52.9%。
新一个五年周期,北京能源绿色转型的步伐将越来越快。
来现余介绍,“十四五”时期,北京将强化能源、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,能源效率持续提升,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进一步下降,达到国家要求。
根据《规划》,本市将推进“减煤、稳气、少油、强电、增绿”,非应急情况下基本不使用煤炭,天然气消费量控制在200亿立方米左右,汽柴油总量力争较峰值下降20%,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9%,外调绿电量力争达到300亿千瓦时,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力争提高4个百分点,达到14.4%以上。
传统能源持续压减,哪些能源将补上?
据悉,北京将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。到2025年,本地可再生能源新增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10万千瓦左右,新增可再生能源供暖面积4500万平方米。同时,打造城市副中心、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等一批能源绿色转型示范样板,新建城市功能区可再生能源利用比重不低于20%。
“本市已初步形成集聚发展的氢能产业布局,培育和引进了超过100家具有核心技术和产业化能力的企业。”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彭雪海介绍,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北区已经正式建成投入使用,98家企业注册落地;中关村(房山)氢能产业园也正式挂牌建设,已入驻30余家氢能产业链企业,建成氢气产能约每天7吨,为本市氢能示范应用提供了氢源保障。
民生:充电桩力争增至70万个
2016年起,全市围绕平原村庄大规模整村实施煤改清洁能源。两年后,全市平原地区村庄基本实现了“无煤化”的工作目标。“十四五”期间,本市将稳妥有序推进密云、门头沟、房山、怀柔、延庆等区剩余山区村庄的煤改电工作。
与此同时,北京将增强城市供热保障能力,完成左家庄二期等调峰热源工程;新增余热供热面积800万平方米;推动城市副中心、怀柔科学城等重点地区可再生能源供热系统建设,建设张家口—北京绿电蓄热试点工程。到2025年,全市可再生能源供热面积占比将达到10%以上,单位建筑面积供热能耗比2020年下降10%左右。
充电桩和加氢站设施建设方面,市城市管理委一级巡视员蒋志辉介绍,截至2021年年底,本市累计建成充电桩、加氢站分别为25.6万个和10座;到2025年,力争达到70万个和74座,平原地区电动汽车公共充电设施平均服务半径要小于3公里。